第二節(jié) 《梧桐巷的歷史》:拆遷遺址上的行走課堂
?
周三上午,陳建國帶著(3)班的4個孩子,還有(1)班的小雨、小陽,走進(jìn)了向陽里的拆遷遺址。他手里攥著兩張地圖,一張是1990年的梧桐巷地圖,泛黃的紙面上,向陽里、東風(fēng)里等7個小區(qū)的名字清晰可見;另一張是現(xiàn)在的地圖,很多地方都標(biāo)著“拆遷中”“待建設(shè)”。
?
“孩子們,你們看,這張老地圖上的梧桐巷,比現(xiàn)在熱鬧多了?!标惤▏钢貓D,“以前這里有小賣部、理發(fā)店、菜市場,還有一棵比校門口的老梧桐還老的樹,后來拆遷時移走了?!?/p>
?
小軒指著“向陽里小賣部”的字樣:“陳老師,這是王奶奶家的小賣部嗎?王奶奶說以前里面有好多好吃的辣條?!?/p>
?
“對,就是王奶奶家的?!标惤▏α?,“我剛教書時,經(jīng)常去小賣部買冰棍,王奶奶總給我多套一個塑料袋,怕冰棍化得快?!?/p>
?
孩子們跟著陳建國往前走,地上散落著碎磚頭和瓦片,有的地方還能看到老房子的地基。陳建國指著一處地基:“這里以前是東風(fēng)里的居委會,我以前常來這兒開會,和居委會的阿姨一起組織元宵節(jié)包湯圓,那時候整個梧桐巷的人都來,老的少的,擠得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,笑聲能傳三條巷?!?/p>
?
小雨蹲下來,撿起一塊帶“福”字花紋的瓦片:“陳老師,這是老房子上的瓦嗎?花紋真好看?!?/p>
?
“是呀,以前老房子的屋頂都有這樣的瓦。”陳建國接過瓦片,“下雨的時候,雨滴落在瓦上,‘滴答滴答’的,像在唱歌?!?/p>
?
他們走到向陽里3棟的位置,這里是王桂蘭以前的家,現(xiàn)在只剩一片廢墟。王桂蘭特意趕來,手里拎著一個布包:“孩子們,這里以前是我家的客廳,小雨的爸爸小時候就在這兒寫作業(yè),小雨出生后,還在這兒爬來爬去呢?!彼蜷_布包,拿出一個舊布娃娃,“這是小雨爸爸小時候玩的,現(xiàn)在小雨不玩了,我還留著。”
?
妞妞看著布娃娃,小聲問:“王奶奶,您是不是很想念以前的家?”
?
王桂蘭眼里閃著淚光:“想啊,住了一輩子的地方,怎么能不想?但看到你們,我又開心——你們是梧桐巷的未來,以后你們長大了,要記得這里的老房子、老鄰居,記得這里的故事?!?/p>
?
陳建國拿出筆記本,讓孩子們把看到的、聽到的記下來,或者畫下來。小軒畫了老房子的草圖,旁邊寫著“王奶奶家的小賣部,有好吃的辣條”;小雨把撿到的瓦片畫下來,寫著“帶‘?!值耐?,是老房子的回憶”;妞妞寫了一段話:“梧桐巷以前很熱鬧,有很多老鄰居,我要把這些故事告訴爸爸媽媽?!?/p>
?
最后一站是校門口的老梧桐樹,陳建國讓孩子們圍坐在樹下:“這棵樹有300年了,見證了梧桐巷的變遷,也見證了三橋小學(xué)的興衰。你們現(xiàn)在坐在這兒,就像以前的哥哥姐姐、叔叔阿姨一樣。以后你們長大了,可以帶自己的孩子來這兒,告訴他們梧桐巷的故事?!?/p>
?
小陽站起來,大聲說:“陳老師,我以后要當(dāng)歷史學(xué)家,把梧桐巷的歷史寫下來,讓更多人知道!”
?
孩子們都笑了,陳建國也笑了。夕陽照在老梧桐樹上,葉子泛著金光。他看著孩子們認(rèn)真記錄的樣子,心里滿是欣慰——這堂行走課,不僅讓孩子們知道了梧桐巷的過去,更在他們心里種了一顆“傳承”的種子。他相信,這顆種子會慢慢發(fā)芽,長成參天大樹,讓梧桐巷的故事永遠(yuǎn)流傳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