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 第一次朝會與“紅星”演講
翌日,清晨。
皇極殿內(nèi)鐘鼓齊鳴,旌旗招展。
文武百官依品級魚貫而入,分列兩旁。
許多人的臉上都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和期待。
新帝登基,萬象更新,尤其是那個禍國殃民的閹賊魏忠賢,眼看就要倒臺了!
不少東林黨人甚至已經(jīng)準備好了勸諫清算的慷慨陳詞,就等皇帝一聲令下,便要上演一出“君子除奸”的好戲。
然而,當他們看到御座之上的年輕皇帝時,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。
皇帝臉色似乎有些蒼白(昨晚沒睡好,外加心理壓力大),但眼神卻異常明亮,甚至帶著一種……審視和冷漠?
而且,據(jù)一些小道消息,昨夜陛下深夜召見了魏忠賢?這是什么信號?
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山呼已畢,朝會正式開始。
果然,還沒等崇禎開口,
一位御史便迫不及待地出列,高舉笏板,聲音激昂:“臣有本奏!彈劾閹逆魏忠賢十大罪狀!欺君罔上、結黨營私、殘害忠良、禍亂朝綱……懇請陛下明正典刑,以謝天下!”此言一出,立刻得到一片附和之聲。
“臣附議!”
“魏閹不除,國無寧日!”
“請陛下速速決斷!”
群情洶洶,目光都聚焦在御座之上的年輕皇帝身上,等待他順應“民意”,下達那道期待的旨意。
崇禎靜靜地看著臺下,看著這些一個個義憤填膺的大臣。
若是原來的朱由檢,此刻恐怕早已熱血上涌,恨不得立刻將魏忠賢千刀萬剮。
但他不是。他內(nèi)心毫無波瀾,甚至有點想笑。
這幫人,其中或許有真心為國的,但更多恐怕是想借著打倒魏忠賢來攫取權力,或者純粹是門戶之見、黨同伐異。
他們真的關心陜西餓殍遍野的農(nóng)民?關心遼東缺衣少食的士兵?
關心大明這臺機器已經(jīng)快要散架的事實嗎?
恐怕未必。
崇禎緩緩抬起手。
殿內(nèi)漸漸安靜下來。
“眾卿所言,朕已知曉?!?/p>
崇禎的聲音透過大殿,顯得有些年輕,卻異常平穩(wěn),沒有預想中的憤怒,“魏忠賢之事,朕自有計較?!?/p>
自有計較?
這是什么意思?
大臣們面面相覷。
“然則,”
崇禎話鋒一轉,聲音陡然提高,“眼下大明江山,內(nèi)憂外患,積重難返!難道僅僅除掉一個魏忠賢,就能天下太平,海晏河清了嗎?!”
擲地有聲的反問,讓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“朕昨夜翻閱奏章,通篇所見,無非是黨爭!攻訐!彈劾!”
崇禎拿起御案上的一疊奏本,重重地摔在桌上,發(fā)出“啪”的一聲巨響,嚇得好幾個大臣一哆嗦(力氣大有時候挺好用)。
“陜西大旱,人相食的奏報,被壓在這些彈劾奏章的最下面!遼東軍餉短缺,士兵鼓噪的急報,無人問津!江南稅賦歷年拖欠,國庫空虛的賬冊,積滿了灰塵!”
崇禎的目光掃過臺下每一個官員,帶著毫不掩飾的失望和批判。
“你們告訴朕!這就是朕的肱股之臣?這就是大明的棟梁之材?!終日陷于門戶之見,糾纏于細枝末節(jié),于國計民生有何益處?!于江山社稷有何貢獻?!”
一連串的質問,如同重錘,敲打在眾多官員的心上。
不少東林黨人臉色變得難看,皇帝這話,像是在指責他們不顧大局?
“朕看,這朝廷上下,最大的問題,不是某一個人,而是這彌漫整個官僚體系的……惰性!腐??!低效!和不作為!”他差點又把“制度性”三個字說出來,趕緊剎住車。
“無數(shù)百姓辛勤勞作,創(chuàng)造了……創(chuàng)造了財富和價值(差點說剩余價值),卻被層層盤剝,難以溫飽!而你們!”
他手指虛點著臺下,
“你們中的一些人,位居廟堂之高,卻只顧著爭權奪利,中飽私囊!你們的行為,是在動搖大明的根基!是在阻礙……阻礙歷史的前進!”
“歷史的前進?”
這個詞讓所有大臣徹底懵了?;薁斀裉煺f的話,怎么比儒家經(jīng)典還難懂?
崇禎越說越投入,仿佛找到了當年在辯論賽上的感覺,開始自由發(fā)揮,夾帶私貨:
“朕要做的,不是簡單地殺一個人!而是要革新吏治,整頓綱紀!要提高效率,要讓這朝廷的機器重新轉起來,要惠及天下黎民!要……要解放生產(chǎn)力!”
“解……解放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