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定主意要在清朝搞外賣,史鐵生就開始琢磨具體的實施步驟了。
首先,他得離開李家村。這里太小了,村民們連肚子都填不飽,根本沒有外賣的需求。要做外賣,必須去人多、有錢的地方——縣城。
其次,他得搞清楚縣城里的情況。哪些地方有好吃的?哪些人可能有外賣需求?收費標準怎么定?怎么聯系客戶?怎么保證準時送達?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還有,他現在身無分文,連去縣城的路費都沒有。得想辦法先搞點啟動資金。
史鐵生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李頭說了說,當然,他沒說什么“外賣”,只是說想到縣城里找點活干,總不能一直待在村里麻煩他們。
老李頭聽了,倒是挺支持:“年輕人嘛,是該出去闖闖。縣城里機會多,說不定能混出個名堂來?!?/p>
至于路費,老李頭從床底下摸出一個布包,層層打開,里面是幾十文銅錢,塞到史鐵生手里:“這點錢你拿著,路上買點吃的,到了縣城也能應急?!?/p>
史鐵生看著那幾十文銅錢,又看看老李頭布滿皺紋的臉,心里一陣感動。這可是老兩口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啊。
“老李頭,這錢我不能要……”
“拿著!”老李頭把錢硬塞進他手里,“出門在外,沒錢寸步難行。等你以后發(fā)達了,再還我也不遲?!?/p>
“好,老李頭,您這份情,我史鐵生記下了!以后我一定報答您!”史鐵生緊緊攥著那幾十文錢,鄭重地說道。
第二天一早,史鐵生告別了老李頭夫婦,踏上了去縣城的路。
從李家村到縣城有幾十里地,全是土路,走起來很費勁。史鐵生以前送外賣騎電動車習慣了,現在靠兩條腿走,沒多久就累得氣喘吁吁。
他一路上舍不得花錢買吃的,就啃自己帶的幾塊干硬的窩頭,渴了就喝路邊的溪水。走了整整一天,傍晚的時候,才終于看到了縣城的影子。
遠遠望去,縣城的城墻不算太高,但很厚實,城門口有士兵把守,進出的人還不少。
史鐵生深吸一口氣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長衫,跟著人流往城里走。
走到城門口,兩個穿著盔甲、拿著長槍的士兵攔住了他,上下打量著他,眼神警惕。
“干什么的?”一個士兵粗聲粗氣地問道。
“我……我是來城里找活干的?!笔疯F生連忙說道,盡量讓自己看起來老實本分。
士兵沒再多問,揮了揮手讓他過去了。
進了城,史鐵生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。雖然和他那個時代的城市沒法比,但比起李家村,這里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。
街道兩旁店鋪林立,有布莊、酒樓、當鋪、茶館……人來人往,車水馬龍,叫賣聲、吆喝聲此起彼伏,充滿了煙火氣。街上的行人穿著各異,有穿綾羅綢緞的富家子弟,有穿著粗布衣服的平民百姓,還有挎著籃子叫賣的小販。
史鐵生一邊走,一邊貪婪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,心里盤算著。
這里果然有搞外賣的潛力!你看那些酒樓飯莊,生意都不錯,肯定有人不想出門,又想吃他們家的菜。還有那些深宅大院里的老爺太太、小姐公子,估計也懶得動彈。
他先找了個便宜的客棧住下,一晚只要五文錢,房間很小,陳設簡陋,但總算有個落腳的地方。
安頓下來后,史鐵生就開始了他的“市場調研”。
接下來的幾天,他每天都在縣城里轉悠,把城里的大小街道、主要的酒樓飯莊、點心鋪子都摸了個遍。他發(fā)現,城里像樣的酒樓有四五家,比如“聚福樓”、“迎客來”,都是裝修講究,價格不菲,看樣子是有錢人去的地方。還有一些名氣不小的點心鋪,比如“甜心齋”的桂花糕,“老面坊”的包子,都很受歡迎。
他還注意到,城里的富家子弟和達官貴人,確實大多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,出門要么坐轎子,要么騎馬,很少自己走路。而且,他偶爾能看到一些大戶人家的仆人,跑到外面的鋪子里去買吃食,這說明,外賣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!
只是,現在這種“外賣”都是客戶自己派人去買,還沒有專門的人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。
這就是商機!
史鐵生興奮起來。他要做的,就是填補這個空白,成立清朝第一家專業(yè)的“外賣配送”團隊!當然,現在他只有一個人,團隊還只是個概念。
首先,他得找一家愿意合作的店家。
他分析了一下,聚福樓和迎客來這種大酒樓,生意好,架子可能也大,自己一個無名小卒,人家未必看得上。而且,他們的菜價格高,目標客戶是有錢人,但有錢人自己家可能就有廚子,或者有仆人跑腿,對外賣的需求未必那么強烈。
反倒是那些名氣大、味道好、價格適中的點心鋪或者中小型飯莊,可能更有合作的意愿。他們的客戶群體更廣,而且很多普通百姓或者小商戶,可能沒時間自己去買,或者懶得跑。
史鐵生把目標鎖定在了“甜心齋”。這家點心鋪在縣城里名氣很大,尤其是他們的桂花糕和杏仁酥,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購買。而且,點心便于攜帶,不容易壞,也方便配送,很適合做外賣。
打定主意,史鐵生整理了一下衣襟,深吸一口氣,走進了甜心齋。
店里香氣撲鼻,幾張小桌旁坐了些客人,正慢條斯理地品嘗著點心。掌柜的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,留著山羊胡,正站在柜臺后撥著算盤,見史鐵生進來,抬眼瞥了一下,以為是來買點心的,也沒多問。
史鐵生沒急著說話,先裝作看點心的樣子,在店里轉了一圈,把各種點心的價格和樣式記在心里,然后才走到柜臺前,對著掌柜的拱手道:“掌柜的,晚輩史鐵生,有禮了。”
掌柜的放下算盤,打量著他:“這位小哥,想買點什么?我們這兒的桂花糕剛出爐,可是招牌。”
“掌柜的,實不相瞞,晚輩今天來,不是買點心的,是想跟您談一樁生意。”史鐵生開門見山。
掌柜的愣了一下,顯然沒料到他會這么說,臉上露出一絲疑惑:“哦?什么生意?我這甜心齋小本經營,能有什么生意跟小哥你做?”
史鐵生微微一笑,說道:“掌柜的,您這甜心齋的點心味道好,名氣大,每天來買的人絡繹不絕,甚至還有不少人排隊,對吧?”
掌柜的點點頭,臉上露出幾分得意:“那是自然,咱這手藝,在縣城里可是數一數二的。”
“可掌柜的有沒有想過,有些人想吃您的點心,卻沒時間來排隊,或者不方便出門呢?比如那些深宅大院里的太太小姐,或是忙于生意的商戶老板?”史鐵生問道。
掌柜的皺了皺眉:“這倒是常有的事。以前也有大戶人家派人來買,可畢竟是少數,總不能為了幾個人,專門派人送去吧?費時費力,不劃算?!?/p>
“這就是晚輩想跟您談的生意?!笔疯F生往前湊了湊,壓低聲音道,“晚輩可以幫您跑腿,那些想吃您家點心又不方便來的人,晚輩負責上門詢問需求,記下訂單,然后到您這兒取貨,再給他們送上門去。您只需按正常價格賣給我,我再向客戶收取一點跑腿費,這樣一來,您的生意能多做不少,還不用費心,您看如何?”
掌柜的眼睛亮了一下,顯然是被史鐵生的話打動了。他仔細打量著史鐵生,見他雖然穿著普通,但眼神清亮,說話條理清晰,不像是信口胡說的樣子。
“你是說,你專門幫人送點心?”掌柜的沉吟道,“那要是沒人找你呢?你不就白忙活了?還有,你怎么保證送到客戶手里的點心,還是新鮮的?要是路上出了什么岔子,壞了我甜心齋的名聲怎么辦?”
史鐵生早有準備,從容答道:“掌柜的放心。首先,我會先去那些可能有需求的地方招攬生意,比如那些商鋪集中的街區(qū),還有大戶人家聚集的巷子,保證能接到訂單。其次,我會準備一個干凈的食盒,專門用來裝點心,確保送到客戶手里還是完好無損、新鮮可口的。至于名聲,晚輩絕不敢馬虎,一定會小心謹慎,絕不給您添麻煩。”
他頓了頓,又補充道:“而且,這對您來說,沒有任何損失,反而能增加客源,多賺些錢。就算剛開始訂單少,您也不吃虧不是?”
掌柜的琢磨了半天,覺得史鐵生說的有道理。反正自己不用額外投入什么,有人幫著拓展生意,何樂而不為呢?就算最后不成,對自己也沒什么影響。
“行,我就信你一回。”掌柜的一拍桌子,“不過說好了,你得保證點心的品相,不能壞了我的招牌。還有,你得先交五十文押金,萬一出了什么岔子,也好有個說法。”
史鐵生大喜過望,連忙點頭:“沒問題!多謝掌柜的成全!”
他連忙從懷里掏出老李頭給的那幾十文錢,數了五十文遞給掌柜的。交了押金,他又向掌柜的要了幾張寫著“甜心齋”字樣的小紙片,作為憑證,然后就告辭了。
走出甜心齋,史鐵生激動得差點跳起來。第一步成功了!他終于在這個時代,找到了一個可以立足的門路!
接下來,就是招攬客戶了。
史鐵生買了一個結實的竹編食盒,又找了塊木板,用炭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:“甜心齋點心,上門配送,加收兩文跑腿費”。
一切準備就緒,他提著食盒,舉著木板,開始在縣城里轉悠起來。
他專挑那些商鋪多、人流量大的地方走,一邊走一邊吆喝:“甜心齋的桂花糕、杏仁酥,不用出門,送到家!只要加兩文錢,新鮮熱乎的點心送到您手上嘍!”
一開始,人們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他,議論紛紛。
“這小子是干什么的?送點心上門?”
“還有這種事?加兩文錢就能不用自己跑了?”
“怕不是騙子吧?收了錢不送怎么辦?”
史鐵生聽到這些議論,也不氣餒,耐心地向圍觀的人解釋:“各位放心,我是甜心齋掌柜的親口答應的,這是憑證。您先告訴我地址和要的點心,我去甜心齋取了貨,送到您手上,您再付錢,絕不騙錢!”
他把從甜心齋拿來的小紙片展示給大家看,又說了幾句甜心齋的招牌點心,不少人都知道甜心齋的名氣,見他說得有鼻子有眼,漸漸有人動了心思。
一個正在算賬的掌柜模樣的中年男人喊道:“小伙子,給我來兩盒桂花糕,送到前面的綢緞莊,我在那兒等你。”
史鐵生眼睛一亮,連忙應道:“好嘞!您稍等,我這就去取!”
這是他的第一單生意!
史鐵生不敢怠慢,一路小跑回到甜心齋,取了兩盒新鮮出爐的桂花糕,小心翼翼地放進食盒里,然后快步趕往綢緞莊。
到了綢緞莊,剛才那個中年男人正在門口等著。史鐵生把點心遞過去,中年男人打開盒子聞了聞,滿意地點點頭:“嗯,是甜心齋的味兒,還熱乎著呢?!?/p>
他付了點心錢和兩文跑腿費,史鐵生接過錢,心里樂開了花。這一趟,雖然累得滿頭大汗,但除去點心本錢,他凈賺了兩文錢!
雖然錢不多,但這是他在清朝靠自己的本事賺到的第一筆錢,意義非凡!
“客觀慢用,以后想吃點心,隨時找我,保證送到!”史鐵生笑著說道。
“好,好?!敝心昴腥藫]揮手,拿著點心進去了。
有了第一單,接下來就順利多了。看到真有人通過史鐵生買到了甜心齋的點心,而且方便快捷,不少人都開始嘗試。
“小伙子,給我來一盒杏仁酥,送到東街的布莊?!?/p>
“我要三盒桂花糕,送到西巷的李府。”
史鐵生忙得腳不沾地,從甜心齋取貨,然后穿梭在縣城的大街小巷,把一盒盒點心送到客戶手中。雖然累得腰酸背痛,口干舌燥,但每收到一次錢,他心里就多一份踏實和喜悅。
中午的時候,他簡單啃了個窩頭充饑,下午繼續(xù)忙活。一直到傍晚,甜心齋準備關門了,他才停了下來。
回到客棧,史鐵生把一天賺的錢倒出來,仔細一數,竟然有整整四十文!
除去給甜心齋的本錢和兩文錢的住宿費,他凈賺了三十多文!
這可比他在現代送外賣一天賺的錢,在這個時代的購買力要高多了!
史鐵生躺在床上,摸著口袋里沉甸甸的銅錢,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揚。
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照這樣下去,他不僅能在這個時代活下去,還能活得不錯!
“明天繼續(xù)努力!”史鐵生握緊拳頭,暗暗給自己鼓勁。
他不知道的是,他這個“外賣”的新鮮事物,已經在縣城里悄悄傳開了。有人覺得新奇,有人覺得方便,也有人開始注意到這個每天提著食盒、穿梭在街頭的年輕人。
而史鐵生的外賣事業(yè),才剛剛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