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:瑤池請愿,清風送凡塵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剛過,瑤池的仙氣還飄著甜香,
七仙女卻圍在殿前犯了愁。紫兒晃著王母的衣袖:“母后,
凡間的‘稻花香’‘紡車響’到底是什么呀?仙冊上寫得模模糊糊,我們想親自去看看!
”紅兒忙補道:“母后放心,我們只去三月,不用法術,只學凡間人過日子,定不惹禍。
”王母看著七個女兒眼里的光,終是點頭:“禁仙法、守凡規(guī),若違了,即刻回天庭。
”話音剛落,一陣清風裹著她們往下飄——等落地時,腳邊是軟乎乎的泥土,
鼻尖飄著稻穗的清香,遠處傳來“吱呀”的紡車聲。清溪村到了,
可七個仙女看著身上的仙裙,再看看村民粗布衣裳,先犯了第一個難:“這衣服,能下地嗎?
”第2章:借屋安身,第一頓“凡間飯”村口的王阿婆心善,見七個姑娘“逃難似的”,
便把自家空著的老院借給她們??蓜傔M門,橙兒就皺了眉:“這灶臺好黑,
碗筷也沒仙氣……”紅兒挽起袖子:“仙法不能用,咱們自己來?!彼醢⑵艑W挑水,
水桶沉得胳膊發(fā)酸;紫兒想學燒火,卻把灶膛弄得全是煙,嗆得眼淚直流;黃兒去摘菜,
錯把野菜當青菜,差點煮了不能吃的“苦麻草”。等飯菜端上桌——糙米飯有點夾生,
炒青菜沒放鹽,唯一的雞蛋羹還糊了邊??善邆€仙女你一口我一口,竟也吃得起勁。
紫兒舔舔嘴角:“比瑤池的仙露……香!”因為這是她們親手做的,沾著煙火氣的香。
第3章:各尋方向,初嘗“凡間累”第二天一早,姐妹們就分了工。
綠兒跟著村民李伯去稻田,彎腰拔草沒半個時辰,腰就酸得直不起來,
稻葉還劃得胳膊癢;藍兒坐在村姑春桃的紡車前,手指被紡線勒得發(fā)紅,
紡出的線要么斷要么粗,春桃笑著說:“別急,我學了半年才像樣呢!”青兒抱著她的玉笛,
坐在村口的老槐樹下。村里的小虎丟了羊,哭得直抽噎,青兒吹了段輕軟的調(diào)子,
小虎竟慢慢停了哭,跟著調(diào)子哼起來。她忽然明白:仙樂是給神仙聽的,可凡間的歌,
能哄人笑、能安人的心。只有紅兒守著老院,洗衣、掃地、琢磨下一頓飯。晚上姐妹們回來,
個個喊“累”,可說起白天的事——綠兒看見稻穗上的小蟲子,
藍兒紡出了半根“像樣的線”,青兒哄好了小虎,又都笑了。累,可也新鮮。
第4章:二姐行醫(yī),一碗“定心湯”清溪村的村醫(yī)張大夫年紀大了,最近總咳嗽。橙兒見了,
便主動去幫忙。她懂天庭草藥,可凡間的草藥長得不一樣,
張大夫教她認“蒲公英治上火”“艾草能驅(qū)寒”,她記在小本子上,比在天庭學仙法還認真。
有天,村里的阿福嬸肚子疼得打滾,張大夫不在家。橙兒摸了摸她的脈,
想起張大夫說的“受涼脹氣”,便燒了碗姜棗湯,又用手輕輕揉她的肚子。阿福嬸喝了湯,
慢慢不疼了,拉著橙兒的手說:“姑娘,你比仙醫(yī)還靈!”橙兒忽然臉紅:她沒用法術,
只是用了“心”——在天庭,她治病靠仙力;在凡間,她靠的是聽、是摸、是熬一碗熱湯。
這才是“醫(yī)”,不只是治好病,還能暖人心。第5章:三姐造器,
一把“順手鋤”黃兒見李伯用的鋤頭柄太粗,握久了手疼;村里的小孩用竹籃撿豆子,
總漏出來。她便琢磨著改改。每天晚上,她在院里借著月光削竹片,手指被刀劃了小口子,
也不喊疼——在天庭,她想要的東西揮揮手就有,可現(xiàn)在,要一刀一刀削出來。過了幾天,
她給李伯做了個“細柄鋤頭”,握著手不酸;給小孩做了“密底竹籃”,豆子漏不出來。
李伯拿著鋤頭試了試,笑著拍她的肩:“黃丫頭,你這手,比老木匠還巧!
”黃兒看著自己手上的薄繭,心里甜滋滋的:原來“有用”不是靠仙法,是靠琢磨、靠力氣,
是做別人需要的東西。第6章:四姐種稻,一場“盼雨心”綠兒跟著李伯種稻,
從育秧到插秧,沒少受累??蓜偛逋暄?,天就不下雨了,稻田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少,
稻苗都蔫了。李伯蹲在田埂上嘆氣:“再不下雨,今年的收成就完了。
”綠兒急得直跺腳——她要是用仙法,揮揮手就能下雨,可她不能。
她跟著李伯去河邊挑水澆田,桶太重,她走三步歇一步,肩膀被扁擔壓得紅了一片。
村民們也都來幫忙,你一桶我一桶,傍晚的稻田里,滿是腳步聲、說笑聲。就這樣澆了三天,
夜里終于下起了雨。綠兒站在院門口,看著雨打在稻葉上,聽著村民們歡呼的聲音,
忽然哭了:在天庭,她從沒為“雨”這么盼過;在凡間,她和大家一起等雨、一起挑水,
這“盼”和“一起”,比仙法更讓人踏實。第7章:五姐撫琴,
一曲“團圓樂”村里的陳阿公和陳阿婆吵架了,
阿公賭氣得睡在柴房;還有幾個孩童因為搶玩具,哭著回家。青兒看著,心里不是滋味。
她想起在天庭,神仙們從不會為這些“小事”鬧別扭,可凡間的“別扭”里,藏著在乎。
她找了塊木板,把玉笛放在上面,又學村民的樣子,編了個簡單的“琴架”。傍晚,
她在老槐樹下吹起了新調(diào)子——調(diào)子軟乎乎的,像阿婆哄孫子的話,像阿公給阿婆摘的果子。
村民們都圍了過來,陳阿公拉著陳阿婆的手,小孩們又湊在一起玩了。
青兒笑著想:仙樂再好聽,也沒這曲子里的“煙火氣”動人——因為這曲子里,有凡間的情。
第8章:六姐織錦,一匹“暖心布”藍兒跟著春桃學紡布,練了一個月,
終于能紡出均勻的線了??伤粷M足,又琢磨著在布上繡花紋——不是天庭里華麗的祥云,
是清溪村的稻穗、河邊的蘆葦、村口的老槐樹。村里的小花要出嫁了,買不起好看的紅布。
藍兒知道了,便連夜紡布、繡花紋,把稻穗和蘆葦繡在紅布上,
像把清溪村的風景都繡了進去。小花收到布時,哭著抱了抱藍兒:“藍姐姐,
這布比城里的綢緞還好看!”藍兒摸著布上的針腳,心里暖暖的:在天庭,
她織的錦是給神仙看的;在凡間,她織的布是給人用的、給人暖的。這才是“織”的意義。
第9章:紫兒學禮,一次“認錯事”紫兒年紀最小,總愛跟著姐姐們跑,可也常犯小錯。
有天,她幫王阿婆曬豆子,不小心把豆子撒了一地,還把阿婆的竹篩子碰壞了。
她嚇得躲在屋里,不敢出來——在天庭,她犯了錯,仙娥們會幫她收拾,可在凡間,
沒人會替她擔著。紅兒找到她,笑著說:“紫兒,凡間的錯,要自己認、自己補。
”紫兒便拿著自己攢的“凡間錢”(姐姐們幫人做事賺的),去市集買了個新竹篩子,
還幫王阿婆把撒了的豆子一顆一顆撿起來。王阿婆沒怪她,還夸她:“紫丫頭,知錯就改,
是好孩子。”紫兒忽然明白:凡間的“好”不是靠仙力,是靠認錯、靠彌補,是讓人放心。
第10章:惡霸上門,一場“團結(jié)仗”清溪村有個地主劉三,為人貪心,
每年都要向村民收“高額租子”。這年見村里的稻長得好,竟要把租子漲一倍,
還帶了家丁來“搶糧”。村民們嚇得躲在家里,劉三拍著王阿婆的門:“老東西,再不交糧,
我就拆了你的屋!”紅兒把姐妹們叫到一起:“我們不能用法術,但我們能和村民一起扛。
”橙兒去給被家丁推倒的村民包扎;黃兒把院里的木棍分給村民,教他們“拿穩(wěn)了,
別傷人但也別被欺負”;綠兒和李伯去村口喊人,讓大家“一起出來,
劉三不敢怎么樣”;青兒站在高臺上,吹起了激昂的調(diào)子,
給村民們鼓勁;藍兒和春桃把紡車擋在門口,
不讓家丁進門;紫兒拉著小孩們躲在安全的地方,還幫著遞水。村民們見七姐妹都站出來了,
也都壯了膽,紛紛拿著鋤頭、扁擔出來,圍著劉三喊:“不許漲租子!不許搶糧!
”劉三見人多勢眾,嚇得帶著家丁跑了。夜里,村民們聚在老院,
給七姐妹送來了雞蛋、青菜。李伯說:“多虧了你們,我們才敢和劉三斗!
”紅兒笑著說:“不是我們,是大家一起的——凡間的事,要一起扛。
”第11章:阿婆生病,一夜“守護情”王阿婆年紀大了,受了劉三鬧事的驚嚇,
夜里發(fā)起了高燒。紅兒和橙兒守在床邊,橙兒給阿婆喂藥、擦汗,紅兒坐在床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