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昌平伯蘇家,發(fā)跡于四十余年前蘇瑾曾祖那一輩。
當年曾祖不過偏僻山村里的一獵戶,后來天下大亂,到處都在打仗,蘇家生活的小山村不幸也被波及。
戰(zhàn)亂中,百姓生活越發(fā)困苦起來,曾祖一家也為生計發(fā)起愁來。
后來實在沒有辦法,曾祖一狠心投到開朝高祖麾下,從一個小兵開始干起。
因他作戰(zhàn)勇猛,數(shù)年后竟然得了高祖的青睞,有幸成為其麾下四十八位猛將之一。
后來高祖開朝建國,開始大肆封賞功臣,并根據(jù)功勞的大小分別賜予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。
曾祖因作戰(zhàn)勇猛,戰(zhàn)功無數(shù),被高祖封為一等伯爵。
這爵位在京城勛貴中不算太顯赫,可也算的上是中等勛貴人家。
二十多年前蘇家曾祖去世后,這爵位就傳到祖父蘇毅手中。
后來沒過幾年,文帝駕崩,惠帝繼位。
惠帝身子孱弱,無法理政,這朝政大權漸漸旁落至皇后沈氏手中。
在沈皇后的專權下,祖父蘇毅謹小慎微,從不做那出頭鳥,倒也保的平昌伯府一時的太平。
只是這沈皇后太過霸道,一力扶持外戚,將皇室宗親,朝堂重臣都不放在眼里。
皇室諸王不滿朝中沈氏專政,紛紛想殺沈氏獨掌大權。
十多年前齊王轂殺沈后及其黨羽,獨攬大權,于是開國以來最為動亂的“六王之亂”開始了。
這段時間,祖父蘇毅以身體抱恙為由,回到祖籍清河郡避禍,從不參與朝堂的爭斗。
十年前,“六王之亂”結束,懷帝繼位,祖父蘇毅帶著家人又回到京城。
只是此時已經(jīng)物是人非,昌平伯府雖有爵位,但在朝堂上已經(jīng)毫無地位可言。
更糟糕的是,因著皇權爭斗,兵亂不斷,田莊出息驟減,昌平伯府的日常開支竟然開始捉襟見肘起來。
京城居大不易,為了填補虧空,保持伯府表面的光鮮亮麗,在蘇毅的堅持下,為次子蘇林求娶出身南方士族吳家旁支的吳婉為妻。
吳婉的娘家雖然是士族旁支,地位不高,可抵不過她娘家有錢,陪嫁的嫁妝也很豐厚。
吳婉同蘇林成婚數(shù)年,兩人琴瑟和鳴感情甚篤,可不知為何總是不見有孕。
為此,吳婉的婆母老夫人李氏對她是一肚子意見,私下有了要以“不孝有三,無后為大”的借口將吳婉休棄并霸占她嫁妝的想法。
蘇林為人仁善,又愛重自家夫人,雖性子有些懦弱,可仍不惜以絕食相抗,護著自家夫人。
蘇毅因著吳氏娘家曾幫著伯府填補了不少虧空,也有些偏幫吳氏。
老夫人李氏不得已只得暫時熄了休棄兒媳的念頭,只是放出話來若是三年后還無所出,就要為蘇林納妾延續(xù)香火。
為了孕育子嗣,蘇林夫婦也是請了不少大夫前來診脈。
可那些大夫把過脈后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夫婦二人均身體康健,并無異常。
至于為何無子?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重壓之下,吳婉日日以淚洗面,日漸憔悴;蘇林每日里也是心事重重,長吁短嘆。
楊嬤嬤看著自家主子那日漸憔悴、痛苦不堪的面容,心中不禁心疼起來,于是提議讓吳氏前往城外西山的報恩寺祈福求子。
吳氏求子心切,自然允了。
于是,她很虔誠的在家中齋戒沐浴;到了十五那日,吳氏帶著仆婦一早就乘著馬車前往報恩寺祈福求子。
入了寺、磕了頭、誦了經(jīng),吳氏在殿前竟然求到一支上上簽。
經(jīng)寺里的僧侶解簽,吳氏得知只要她一心向善多行善事,子女緣就在眼前。
吳氏聽了,心中大喜,進獻了不菲的香油錢。
就在吳氏帶著仆婦乘車下山時,身邊的仆婦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在山路邊躺著一個昏迷不醒小孩。
吳氏本就是心地善良的人,又想到剛才簽文里說的“多行善事”,于是趕緊命車夫停下馬車。
等她和楊嬤嬤下了車,就見躺在山路邊的竟然是一個渾身是傷,手握匕首的五六歲的小女孩。
于是這母女的緣分突如其然的來了~
吳氏見那小女孩長得粉雕玉琢,一下子母愛泛濫起來,趕緊將那小女孩抱在懷里:“真是殺天刀的,這么點點大可愛的小姑娘竟然受了這么重的傷昏倒在這山里,若是遇到了壞人或是野獸該怎么辦?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,楊嬤嬤,咱們趕緊將這女娃娃抱上車,送到醫(yī)館醫(yī)治?!?/p>
楊嬤嬤見這小姑娘穿的衣裳料子并不普通,忙轉頭對吳氏道:“夫人,您看這小姑娘的衣裳,可是用上好的絲綢制成的呢!這等衣料,恐怕不是尋常人家能有的,說不定這小姑娘有些來歷。依老奴之見,咱們不妨留下兩個仆從在這里守候著,若是她的家人前來尋找,也好結個善緣?!?/p>
吳氏一聽,很是有理,于是趕緊讓楊嬤嬤將小姑娘抱上馬車,又留下兩個仆從在此地等著,免得和前來尋找小姑娘的家人錯過。
后來經(jīng)過大夫的醫(yī)治,小姑娘悠悠醒了過來。
她一睜眼就懵懂的沖著吳氏喊了一聲“母親”,這軟糯糯的聲音直將吳氏喊得心都化了。
數(shù)日過去了,沒有人去西山腳下尋小姑娘,而小姑娘也說不清自己家人的姓氏。
或許真的是天定的緣分,吳氏和小姑娘處的越久就越是喜歡,不由升起想要收養(yǎng)小姑娘的心思。
于是吳氏央求到夫君蘇林跟前,想要他說服老伯爺同意此事。
昌平伯蘇毅一想到自己的次子成婚數(shù)年卻膝下無子,也希望能借著此事為次子那一房積累福氣,也就同意了。
老伯爺都同意了,老夫人李氏雖有些不高興,倒也沒有阻攔。
最終,蘇家二房收養(yǎng)了小姑娘,蘇林為其取名為瑾。
蘇瑾性子活潑開朗,嘴又甜,吳氏有她相伴心情愉悅了許多。
“種善因得善果”,兩個月后,吳氏竟然查出懷有身孕。
見到養(yǎng)父養(yǎng)母開心的模樣,蘇瑾樂呵呵的直呼以后有小弟弟陪她玩了。
等到瓜熟蒂落,吳氏竟然真的一舉得男,直接坐穩(wěn)了她昌平伯府二夫人的位置。
而蘇瑾也被蘇林夫婦認為是他們的小福星。
兩年后,吳氏再度得男,自此蘇府老夫人李氏再也不會拿子嗣的事情去為難自己的二兒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