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室傾頹,黃巾亂起,群雄逐鹿,豪杰并生。然史冊煌煌,猶有未書之秘;青簡昭昭,
豈盡塵封之跡?今錄野聞異志,補遺拾軼,以饗后世。
第一回 董卓夜宴遇妖妃 呂布月下斬狐影中平六年,董卓入洛陽,夜宿南宮。
忽聞椒房殿有女子泣聲,卓提劍視之,見一素衣女伏地哀哭,容色傾國。卓心動,欲納為妾。
女忽露獠牙,目赤如血,化白狐撲襲。恰呂布巡夜至,方天畫戟破空而來,狐妖斷尾遁走。
卓驚魂未定,擲玉帶謝奉先,孰料玉帶暗藏狐毛三根,埋下日后父子反目之讖。
第二回 曹操赤壁祭風(fēng)伯 周瑜江底鎖蛟龍建安十三年冬,曹操陳兵江北,夜觀天象,
見熒惑犯斗,知東風(fēng)將起。密遣死士攜童男童女各九人,沉祭江心風(fēng)伯祠。是夜,
東南風(fēng)驟起,然江心忽涌黑浪,一赤須蛟龍破水而出,吞盡祭品。原來周瑜早伏奇陣,
以九鼎鎮(zhèn)江眼,鎖蛟龍為陣眼。蛟龍怒而興風(fēng),反助火攻,曹營艦船盡焚。龍怨未消,
纏周瑜七載,終致其英年早逝。第三回 諸葛亮五丈原禳星 魏延踏陣驚太歲建興十二年秋,
諸葛亮禳星續(xù)命,布七七四十九盞天燈于帳外。魏延夜闖中軍,馬蹄踏翻主燈。
野史有載:延非無心,實為司馬懿所遣細(xì)作“影鳩”附體。那主燈乃太歲星君化身,
燈滅時陰風(fēng)卷地,太歲神怒斥孔明:“爾逆天改命,當(dāng)罰蜀中三年大旱!”后主劉禪昏聵,
果未備糧賑災(zāi),蜀中餓殍遍野。第四回 關(guān)羽顯圣玉泉山 普凈梵音鎮(zhèn)魔刀建安二十四年,
關(guān)羽敗走麥城,魂至玉泉山。寺僧普凈誦經(jīng)超度,忽見云中赤兔悲鳴,青龍刀嗡鳴欲飛。
原來此刀斬首九百,煞氣成魔,每夜子時必飲人血。普凈以金身舍利鎮(zhèn)刀,
刻《楞嚴(yán)咒》于刃。刀魔咆哮三日,終化青煙散。然刀身裂痕隱現(xiàn),至南宋時武圣祠坍塌,
魔刀破封而出,此乃后話。第五回 張飛托夢刺鄧艾 涪水倒流阻雄兵景元四年,
鄧艾偷渡陰平,至涪城遇暴雷阻路。當(dāng)夜艾宿營,夢一黑面巨漢持矛喝問:“認(rèn)得燕人否?
”驚醒見帳外松林盡折,如蛇矛橫掃。翌日攻涪城,忽聞空中霹靂炸響:“三姓家奴休狂!
”涪水驟然倒灌,艾軍溺斃數(shù)千。百姓傳言,張飛頭葬此處,怨氣千年不散。
第六回 貂蟬閉月藏玄機(jī) 董卓陵寢現(xiàn)銅雀初平三年,王允獻(xiàn)貂蟬,
然野史云:貂蟬本驪山狐族圣女,閉月之容實為幻術(shù)。董卓斃命后,
陵墓暗藏“九陰銅雀臺”,以貂蟬一縷青絲為引,欲聚陰兵再起。曹操破郿塢時,
銅雀臺震動,三千陶俑眼中冒綠火。幸郭嘉持《遁甲天書》鎮(zhèn)壓,貂蟬自毀元神封墓,
銅雀哀鳴三日乃絕。第七回 趙云長坂坡得神駒 白龍馬魂寄涯角槍建安十三年,
趙云單騎救主,夜奔長坂坡。忽見白光墜地,化白馬馱阿斗突圍。此馬原是天河白龍駒,
因觸犯天條貶謫凡間。龍魂寄于趙云涯角槍中,長坂坡一役槍挑五十四將,槍尖龍紋盡赤。
后白龍歸天,留鱗甲于槍柄,趙云持之終身未敗。
第八回 左慈戲曹操分鼎 妖道亂宮埋禍根建安二十一年,左慈擲杯化鳩,曹操命許褚射之。
鳩墜地變血書:“鼎足三分,漢祚難續(xù)”。曹操怒掘左慈丹爐,得三足銅鼎。
鼎內(nèi)刻小字:“分鼎者亡,合鼎者王”。曹操私熔鼎鑄銅雀臺,孰料爐火七日不熄,
銅雀啼血。后司馬炎篡魏,竟于銅雀臺舊址掘出完鼎,此乃左慈移天換日之術(shù)。
第九回 龐統(tǒng)落鳳坡中咒 雒城地宮鎖鳳凰建安十九年,龐統(tǒng)進(jìn)軍雒城,忽有鴉群蔽日。
野史載:張任早得南蠻巫師相助,以鳳雛生辰八字扎草人,埋落鳳坡下。龐統(tǒng)過時戰(zhàn)馬驚嘶,
地底鉆出百條血藤纏足。諸葛亮在成都占卜,急焚“七星續(xù)命幡”救之,然幡火反噬,
龐統(tǒng)魂被鎖入雒城地宮。劉備稱帝時,宮柱現(xiàn)鳳凰泣血圖,孔明默然不語。
第十回 孫權(quán)掘碑驚海眼 建業(yè)王氣泄東海黃龍元年,孫權(quán)于建業(yè)鑿玄武湖,掘出赤烏碑。
碑文警告:“掘湖者,王氣泄”。權(quán)不信,令繼續(xù)深挖。忽湖底塌陷,涌出咸水巨漩,
傳為東海海眼。孫權(quán)急投金玉鎮(zhèn)之,漩渦中浮起秦代石龜,背刻“孫亡于水”。
后東吳末帝孫皓夢龜蛇噬宮,果降晉而亡。
第十一回 孟獲七擒藏毒蠱 藤甲兵魂困盤蛇谷諸葛亮南征,七擒孟獲。
野史秘聞:第六擒時,孟獲獻(xiàn)毒蠱“七心海棠”于酒中。諸葛亮飲后面生紅斑,
暗服華佗所留“麻沸散”詐死,誘孟獲入盤蛇谷。谷中早伏硫磺,烈火焚盡三萬藤甲兵。
怨氣凝為毒瘴,至今逢雨夜,谷中猶聞哭嚎:“丞相好狠的心!
”第十二回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五石散誘發(fā)尸斑咒正始九年,司馬懿詐病臥床。
曹爽遣李勝探視,見懿手顫粥灑。然李勝未察:懿頸后隱現(xiàn)青斑,乃服“五石散”所致尸毒。
原來自渭水?dāng)w,懿為延壽修邪法,每夜吸食死囚精氣。高平陵之變后,
司馬師暴斃目流黑血,世傳為尸斑咒反噬。
第十三回 姜維九伐中原 陰兵借道劍閣關(guān)景耀五年,姜維伐魏,夜過劍閣。忽陰風(fēng)卷地,
現(xiàn)無數(shù)無頭兵影推糧車前行。老兵私語:此乃諸葛亮五丈原殯天時,以秘法封存的十萬陰兵。
姜維咬指血祭,陰兵涌入沓中屯田。后鄧艾入蜀,陰兵失控反噬,劍閣崖壁夜夜?jié)B血,
至今未干。第十四回 劉禪樂不思蜀 安樂公府鬧鬼宴景元五年,劉禪降魏居洛陽。
夜宴時忽見歌舞伎變作張飛、關(guān)羽模樣,持滴血矛刀逼問:“陛下可思蜀否?”禪驚厥。
實為姜維舊部扮鬼復(fù)仇。然自此安樂公府怪事頻發(fā):井中浮先主劉備淚容,
梁上懸諸葛亮白綾。劉禪終日抱“克鬼青鹽”而眠,未及五年暴卒。
第十五回 :三國歸晉天機(jī)泄 熒惑守心照千年太康元年,三國歸晉。洛陽觀星臺忽現(xiàn)血碑,
書“牛繼馬后”。司馬炎驚駭,盡殺朝中牛姓者。然其孫司馬睿實為牛姓小吏所生,
應(yīng)驗讖語。是夜熒惑星墜于紫微垣,光耀如晝。野史云:此乃漢末黃巾尸骨所化怨氣,
直沖霄漢,自此華夏分合三百年大亂開幕……(全書終·凡五萬言)注:本文戲說虛構(gòu),
博君一笑。若究史實,當(dāng)閱《三國志》。
第十六回 陸遜夷陵困炎龍 石陣八門鎖怨靈章武二年,劉備伐吳,陸遜火燒連營。
野史秘傳:夷陵地下本埋上古炎龍尸骸,陸遜以朱砂畫“八門金鎖陣”引地火。
炎龍怨魂蘇醒,口吐烈焰焚蜀軍七百里。然龍魂失控,反噬吳營。遜急取周瑜遺劍“赤霄”,
刺入龍目定魂。自此夷陵山谷每至盛夏,土石滾燙如烙鐵,
樵夫常聞龍吟混著哭嚎:“伯言害我!
”第十七回 郭嘉英靈護(hù)許昌 鬼兵夜守銅雀臺建安十二年,郭嘉病逝,曹操慟哭三日。
然嘉魂未散,夜夜顯形批閱軍報。野史云:嘉臨終前服南華老仙所贈“鎖魂丹”,
魂魄寄于銅雀臺最高雀首。每逢許昌危殆,雀目放青光,三千鬼兵持戈巡城。司馬懿篡魏時,
鬼兵突現(xiàn)宮門阻道,懿以黑狗血潑之方散。后銅雀臺夜半常有書生吟哦:“天下棋局,
奉孝未終……”第十八回 黃月英木牛流馬 機(jī)關(guān)獸叛噬五丈諸葛亮妻黃月英,精于機(jī)巧。
野史載:其造木牛流馬時,誤用蚩尤血浸齒輪,獸魂漸生。五丈原禳星之夜,群獸突暴走,
蹄踏糧倉。月英急誦《魯班經(jīng)》,以發(fā)簪刺破中指血鎮(zhèn)之。然一匹流馬遁入秦嶺,化為石像,
逢雷雨便昂首嘶鳴,孔明衣冠冢因此裂痕三道。
第十九回 曹植洛神賦遺恨 宓妃淚化金鯉禍黃初三年,曹植作《洛神賦》,
實見甄宓冤魂踏波而來。野史秘聞:宓妃投水時,懷恨咬碎玉簪,簪魂附金鯉入洛河。
植每臨水,鯉躍出銜其衣袂:“子建負(fù)我!”后植遷封東阿,金鯉引洪淹城,死傷千計。
曹丕聞之冷笑,令以鐵網(wǎng)捕鯉,鯉目流血凝為赤珠,至今藏于鄴城廢墟。
第二十回 司馬炎一統(tǒng)埋禍 九鼎重聚血光災(zāi)太康元年,司馬炎登基,收魏蜀吳九鼎于洛陽。
野史云:鼎乃禹王鎮(zhèn)九州之器,分則王氣散,合則血劫生。炎令熔鼎鑄“混一鐘”,
鐘成之夜,三國王族冤魂齊現(xiàn),抓撓宮門。忽天降隕火,鐘裂九縫,滲出黑血如泉。
自此晉宮怪事不絕:武帝枕邊夜聞刀兵聲,侍從見鼎影壓龍床。讖曰:“九鼎歸一時,
蒼生換新主。”(全書終·野史不絕)注:世事如煙,真假難辨。讀史者當(dāng)存鑒戒之心。
第二十一回 孫策魂寄霸王槍 吳侯墓裂鎮(zhèn)海潮建安五年,孫策遇刺,臨終托太史慈護(hù)江東。
野史云:策魂附于項羽遺物“虎頭盤龍戟”,沉入丹徒江眼。每至潮汛,
江底隱傳戰(zhàn)歌:“掃六合兮氣如虹!”黃武二年,孫權(quán)祭兄,墓室忽裂九尺,
涌出咸水倒灌建業(yè)。張昭急以青牛白馬拉金車填穴,裂痕方止。漁人夜泊,
見銀甲小將踏浪戟指北方:“仲謀怯戰(zhàn),愧對江東父老!
”第二十二回 馬超西涼借羌兵 雪山妖王贈狼騎建安十六年,馬超起兵反曹,
夜赴祁連山求援。野史秘傳:昆侖妖王阿史那以百匹雪狼魂贈之,囑其“月圓勿飲生血”。
超與曹軍戰(zhàn)潼關(guān),恰逢滿月,狼騎聞血腥狂性大發(fā),竟反噬西涼軍。超左肩遭啃,
幸得龐德以薩滿骨笛控狼。后狼魂入地化白草,牲畜食之即瘋,西涼遂有“瘋馬癥”流傳。
第二十三回 徐庶歸曹陷棋局 許昌塔底困臥龍建安十三年,徐庶被迫投曹。
野史載:曹操設(shè)“八門弈心陣”于相府,誘庶執(zhí)黑子落陣眼。霎時地現(xiàn)棋盤紋路,
徐庶七竅流白霧——竟是諸葛亮分身!真身早伏許昌觀星塔,以三千符紙化鵲銜陣。
孰料郭嘉殘魂顯形,擲銅雀壓塔頂。塔底遂傳叩壁聲:“元直誤我!
”孔明分身自此困于地底,至唐代修通天塔方見白骨抱殘局。
第二十四回 于吉鏡湖鎖蛟胎 孫策破棺斬妖道建安四年,于吉施符水救民。
野史云:此乃鏡湖惡蛟借胎轉(zhuǎn)生,每治一人便吸其陽壽。孫策擲古鏡照之,吉影現(xiàn)三頭蛟形。
策怒斬其首,然蛟胎遁入策創(chuàng)口。策薨后下葬,墓中夜傳裂帛聲。十年后盜墓者啟棺,
見枯骨左手化蛟爪插心,石槨刻滿辟邪咒——竟是于吉生前所留反噬之咒!
第二十五回 晉武帝焚香招禍 太廟鬼唱永嘉亂太康十年,司馬炎祭太廟,
忽聞梁上童謠:“五馬浮渡江,一馬化白龍?!毖左@詢,群臣皆稱未聞。
野史載:此乃賈后陰養(yǎng)巫童,以人皮做鼓奏鬼音。當(dāng)夜太廟鼎沸,司馬懿神主流黑淚,
昭穆牌位盡倒懸。未幾三更,列祖列宗泥塑齊唱:“永嘉!永嘉!”后果然八王之亂,
懷帝蒙塵,應(yīng)驗鬼讖。第二十六回 姜維陰兵亂中原 鐘會府邸生肉鱗景元五年,
姜維假降鐘會。野史秘聞:維暗啟沓中陰兵符,使會背生肉鱗。會夜夢鐵騎踏胸,
醫(yī)者剖鱗見黑蟲蠕動,蟲腹刻“漢”字。司馬昭遣天竺僧降咒,蟲化青煙凝為姜維虛影,
持劍刺會咽喉。后會舉叛旗,每下令必先嘔血三升,終被亂軍分尸時,
腔內(nèi)躍出九只無頭鐵雀——此乃諸葛亮九伐中原所折紙雀化妖!
第二十七回 靈帝賣官鬻神職 西園銅錢聚瘟鬼光和元年,漢靈帝開西園賣官。
野史云:上至三公九卿,下至城隍土地,神職皆可錢購。有富商買泰山府君位,當(dāng)夜暴斃,
背現(xiàn)朱砂契:“贗品神祇,永墮酆都”。更甚者,西園錢庫銅臭招瘟鬼,
鑄錢爐內(nèi)爬出百足尸蟲。黃巾亂起時,洛陽滿城錢雨落地變紙灰,小兒拾之即染“錢癍癥”,
全身潰爛如蟻蛀。(全書終·幽冥難掩)注:亂世魑魅,史筆如刀。讀此野狐禪者,
當(dāng)記“仁義不施則妖孽興”之訓(xùn)。
第二十八回 蔡文姬胡笳引鬼 匈奴王帳舞骨燈建安十三年,文姬歸漢。歸途夜奏胡笳,
忽見陰風(fēng)卷沙聚為故夫左賢王身形。野史云:笳曲《十八拍》實為招魂咒,
每拍皆引一冤魂附雁南飛。單于庭夜宴時,帳中百盞骨燈驟滅,燈油凝成血手扼殺新王。
巫祝剖燈見羊皮卷,乃文姬血書:“胡笳響處,漢魂歸鄉(xiāng)”——原是曹操密遣死士混入燈油,
報文姬父蔡邕滅門之仇。第二十九回 許褚裸衣戰(zhàn)瘟神 譙郡虎癡吞疫鬼建安二十二年,
大疫橫行。許褚守譙郡,夜半聞城門擂鼓,見百具腐尸抬棺撞門。褚赤膊躍城,
竟張口吞盡尸氣。野史載:褚乃鐘馗轉(zhuǎn)世,腹中煉“饕餮爐”。腐棺爆裂時飛出血蝗,
叮人即染黑瘡。褚怒撕棺板嚼咽,蝗群哀鳴鉆入其臍,腹皮頓現(xiàn)瘟神掙扎凸痕。
三日后褚瀉黑水三桶,水凝“建安”二字,疫遂止。
第三十回 甘寧錦帆招河伯 長江水府索金鈴建安十八年,甘寧守夏口。暴雨七日,
江中浮萬具腐尸抱船。寧擲金鈴入浪,尸群忽退。秘聞:寧昔為錦帆賊時,
曾劫河伯嫁女寶船,金鈴即聘禮。河伯索鈴不得,遣尸兵追討。呂蒙獻(xiàn)計鑄鐵牛沉江,
牛角刻“甘興霸獻(xiàn)”。當(dāng)夜夢龍女泣訴:“鐵鎖縛妾千年!”后東吳樓船過此必覆,
皆因鐵?;允芍?。第三十一回 張遼威震逍遙津 八百鬼騎裂地出建安二十年,
孫權(quán)攻合肥。張遼率八百死士突襲,吳軍潰退時忽地陷巨坑,涌硫磺烈火。
野史云:此乃淮陰侯韓信怨氣所化“九幽焚兵陣”。遼馬踏陣眼,八百卒齊吼“漢魂不滅”,
身燃青焰沖陣。后農(nóng)夫犁地,常見銹甲裹焦骨,握刀指東——刀尖所向,建業(yè)城垣必現(xiàn)裂縫。
第三十二回 楊修雞肋泄天機(jī) 曹操枕刀斬文曲建安二十四年,楊修解“雞肋”遭誅。
刑前咬破手指,血書“卿本星宿”于枷板。當(dāng)夜曹操頭痛欲裂,見修紫袍戴冠懸于梁上,
拋竹簡砸龍案。簡裂現(xiàn)讖:“文字十八片,片片剮曹心”。操令燒竹簡,
火中飛出十八只鐵嘴烏鴉,啄宮瓦成“篡”字。華歆獻(xiàn)毒計:鑄“禁言銅人”塞其七竅,
置修墳前鎮(zhèn)壓。銅人眼淌血淚處,后生竹林七賢。
第三十三回 黃忠定軍斬夏侯 寶弓噬主化蛇藤建安二十四年,黃忠拉弓弦斷,
反手抽刀劈夏侯淵。野史秘錄:此弓乃蚩尤脛骨所制,飲血九百九十九人必反噬。
忠斬淵時恰滿血祭,弓臂突生獠牙咬腕。忠斷臂求生,斷弓遁入定軍山。后山民見巨蛇纏樹,
蛇鱗縫隙長出鐵矢,中者傷口蔓延藤蔓——竟吸人血補弓身!
第三十四回 賈詡毒計亂長安 李傕府邸開鬼市初平三年,賈詡獻(xiàn)計攻長安。李傕入城當(dāng)夜,
西市地陷三丈,現(xiàn)前朝鬼市:白骨商賈叫賣人皮燈籠,無頭胡姬跳旋舞。
詡陰笑:“此乃文和請陰兵助陣?!眰喔信莱龈倮?,持竹簡索要“屠城稅”。
郭汜懼而焚府,火中飄出萬張地契,落誰家則滿門暴斃。長安遂傳:“寧遇豺狼,
莫見毒士算盤響”。第三十五回 :晉宮銅駝泣血淚 五胡食龍宴開場永嘉五年,
匈奴破洛陽。宮前銅駝忽目流血淚,駝鈴自鳴如喪鐘。野史終章:駝腹早被司馬懿掏空,
塞入三國群雄骨灰。劉淵剖駝肚取灰,撒灰處鉆出餓鬼啃食晉帝。忽天降巨手揭紫微星盤,
現(xiàn)讖曰:“三國孽債,五胡分餐”。自此石虎啖龍筋,慕容啃鳳髓,
華夏地脈斷裂三百里……(全書終·妖史封棺)注:青史之外,魍魎狂歡。
讀此卷者當(dāng)記:人間正氣方為鎮(zhèn)魔鼎。
第三十六回 程昱獻(xiàn)計焚死士 官渡鬼灶煮人羹建安五年,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。
程昱獻(xiàn)“人肉軍糧計”,掘墳取尸充饑。野史云:埋尸坑底藏商朝祭灶,
陰兵架百口陶釜煮羹。士卒夜聞釜中哭求:“分我一勺!”忽烈焰騰空,
袁軍降卒三千跳釜自烹。后此地名“鬼灶坡”,每至寒食,土中浮油凝為慘白人面,
口吐焦香。第三十七回 呂蒙白衣渡江魂 荊州城垛泣血書建安二十四年,呂蒙白衣襲荊州。
登城時忽見關(guān)羽巨影壓頂,蒙口噴黑血染白衣。野史秘錄:蒙實被關(guān)平怨靈附體,
吞服周瑜遺留“鎖魂釘”強撐。及至奪城,城磚滲出朱砂字:“還我頭來!”未幾蒙暴亡,